海龙囤风光
当地村民
记者现场拍摄采访
媒体座谈会现场
采访媒体代表
7月8日,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贵州日报、贵州商报及遵义电视台、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遵义在线及遵义近十余家自媒体代表集中前往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囤采访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
媒体代表针对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进行开发利用及保护、传承深入采访了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研究多年的历史专家。
当天,担任媒体采访团解说的是从小在海龙囤长大的解说员小刘,他向媒体采访团介绍了海龙囤概况、历史渊源、杨应龙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申遗的点滴艰辛和寻味故事。
沿着海龙囤歇马台、36天梯、飞虎关等遗迹,小刘深情地讲解着700多年前发生在海龙囤这座大山里的震憾人心的历史故事。
据小刘讲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海龙囤人,从小在父亲及驻扎在他家研究海龙囤葛镇亚的熏陶下,对海龙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小刘告诉记者,讲历史、讲故事、讲民间传说,海龙囤走出大山、走出遵义、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是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最乐意做的最快乐的事。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研究海龙囤多年的历史专家曾祥铣、葛镇亚和贵州考古学博士李飞、遵义市文物局何烨现场讲述海龙囤研究成果及申遗成功的海龙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本网记者还独家专访到遵义市长征学学会、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他意味深长地介绍了海龙囤历史的研究成果。今年79岁的曾老主张,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接下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传承和保护。
曾祥铣介绍说,用长期研究海龙囤葛镇亚的话说,了解和感知海龙囤,“三分看,七分听”,观看历史遗迹和配合丰富动情的解说,是最佳手法。他提出建设性建议,将历史、故事、传说综合整理并制作成个性的解说词;选好解说员,用以观赏海龙屯遗迹时配合解说;很多地方要保守开放,防止人为破坏,不宜让游人零距离接触的要辅以丰富的音像和图文等形式来辅助。遵义人要发扬“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勇气和智慧传承和保护遵义海龙囤,让前来观光和考察的人们都能掀开海龙囤的神秘面纱,都能读懂世界文化遗产遵义海龙屯。(记者:穆向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